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

大學參訪團

  民國七十年代,當時就讀國中,常在家裡的雜誌看到一些專科學校的報導,就以為那是台灣最好的大學;升上高中之後,找了一些資料,不 過對於讀大學這件事,仍然沒什麼特別的強烈意願,只曉得有國立,私立大學之分,國立大學的學雜費比較便宜,私立大學比較貴,當時在金 門讀書壓力不大,也沒有課後補習,大家讀書,我也跟著讀,如此而已。

  因為沒有特別強烈的欲望,高中畢業那年大學聯考落榜,補習重考後,雖然成績可以選填吊車尾的國立大學,但還是選擇到私立的東海大學就 讀,在東海度過美好的五年大學生活,再經過十幾年的社會歷練,參觀過十幾間國立,私立大學,才知道國立,私立大學的差異,並 不只是當初想的那點而已,只是後悔藥並沒得買。

  雖然現在資訊發達,想知道學校環境,科系簡介,或是開課課程等資料,只要動動手指,都可以從網路直接點選下載,甚至學校為了招收學 生,搶程度比較好的學生,也會主動寄學校簡介到高中圖書館、教務處,但紙上得來終覺淺,沒有實地去過東海,中正,不會知道大學能有多 大;沒去過台大,逢甲,不會曉得大學可以有多熱鬧;沒見識過通宵未眠的實驗室,不曾到過國家圖書館看搶座位的人潮,不會曉得認真的人 有多努力,這些都是在網路,學校簡介,光碟或是別人的演講所無法體會得到的。

  目前縣府對於金門籍的學生有交通券和就學津貼補助,可以善加利用,建議在國三升高一,或是高一升高二的暑假,由學校老師和有空的家長 帶隊,安排學生到台灣的大學來一趟大學校園巡禮,為期至少半個月,至少參觀七所學校,在這半個月裡,國立的學校要看,私立 的學校也要看,好的學校要看,可能會倒閉的學校也要看,因為有比較才能知道好壞。

  要看什麼?不能只有學校簡介,官方說法,要看圖書館,看宿舍,看教室,看餐廳,看系館,看運動場地,在參觀的每間學校宿舍至少住過一 天,如果可能,在參訪的同時,也要安排在這間學校就讀,以及畢業五年以上的金門鄉親和大家座談,才能更加了解這間學校的優 缺點.

  花費這麼多人力,物力,財力,為的是什麼,其實理由很簡單,就是讓學生有個欲望,讓他們知道想要讀好學校,就要主動學習,要付出更多 的努力,不然就只能讀後段班大學。

除了把人帶過去,把心帶過去,也建議學生帶台數位相機或錄影機,把這幾天參觀的過程拍下來,高中三年的時間,總會有看書看累的時候, 總難免有低潮的時候,心裡有所期待,有個欲望來推動,才容易度過。

  但也不能只讓學生去看,去體驗,回來兩個禮拜內,也要安排座談會,討論會,讓參觀的學生互相交流分享,互相打氣,才能讓學生的印象更 加深刻。

  上週的金門日報,報導金門高中今年有九位學生推甄上台大,但當天的聯合報,卻報導了馬祖高中今年有二十三人(二十七人次)推甄上台 大,金門高中學生大約一千位,馬祖高中學生只有三百五十位不到,該加油了。

  到台灣的大學參觀只是第一步,現在兩岸互動密切,教育部承認的大陸學校也會逐年增加,未來可以把學生參觀的範圍,擴大到大陸名校,如 北大,清華,復旦等一流大學,看看早上六、七點的未名湖畔,是否有著一群黎明即起,苦讀英文的學生,看看大陸的圖書館,是否長年座不 虛席,一位難求?

  我們不可能求所有的學生都能考上台大北大,但經由參觀的行程,在學生的心裡撒下一把種子,點燃一股欲望,讓考上台大的學生多幾倍,讓 就讀國立大學的學生多三五成,讓學生不要輸在起跑點,這點我們應該還做得到。

海濱鄒魯,名符其實嗎?

  上週在網路版的金門日報,看到九位學弟妹甄試考上台大的消息,雖然不認識他們,但要為他們說聲恭喜,畢竟就整體評價而言,台大是國內 最好的大學,能就讀台大,表示學弟妹們在高中的表現獲得肯定;但同樣是當天的報紙,聯合報的校園版有另一篇報導,馬祖高中 今年二十三人考取台大推甄,本來以為只是今年馬祖高中的學生超常發揮,再加上金中的學生今年推甄台大表現不好,或許無可厚非,只 不過上網找資料後,才發覺並非如此。

  金門設籍人數九萬人,扣除台商及幽靈人口,常住人數總還有四萬多人,高中學生人數約一千人,教職員約一百人,師生比大約一比十,97 年甄試台大錄取人數7人,98年8人,99年9人;馬祖居民一萬人,馬祖高中學生人數不到三百五十人,教職員三十多人,師生比大概也 是一比十,97和98年甄試錄取台大的資料還沒找到,但單是99年年就有23人(27人次,有學生錄取一個系以上);金門 高中的學生人數大約是馬祖高中的三倍,但甄試台大錄取的人數,卻只有馬祖高中的三分之一,這些數字一比較,怎不讓人汗顏?

  聯想到金門向以"海濱鄒魯"自居,那就來看前人的成就,西洪有"人丁不滿百,京官三十六"的佳話,瓊林、後浦、古寧頭是"九里三提 督,百步一總兵",陽翟,青嶼,瓊林有三對"父子進士",明神宗時代有"八鯉渡江"的傳說,沒錯,在金門是赫赫有名,但除了當地居民及專業導遊外,即使是金門鄉親,又有幾人知道京官三十六有 那三十六人?三提督一總兵是那幾位?父子進士,八鯉渡江這些前人的名字,又有幾人不查資料就說得出來?又有誰能說得出他們的成就?在 金門如此,出了金門,除非是專門研究金門歷史的人,恐怕大部份人連這些典故聽都沒聽過。

  再看民國以後,明年就是民國創建百年,百年來,金門出了兩百多位博士,的確不容易,但百年來金門人有幾位擔任過大學校長?有幾位部長 級以上官員?有幾家名列台灣五百大或一千大的企業?金門開發得早,但目前金門人的平均所得不到台灣的八成,金門人讀書,買書,借 書的記錄恐怕也不怎麼樣,實令人心憂。

  鄒國出了位孟子,魯國出了位孔子,都能流傳千古,這也是鄒魯這個名詞的由來,但金門呢?

  海濱鄒魯!海濱鄒魯?難道,就只是幾百年來,古人的一句,善意的客套話?